一、国内外棉价上涨 价差缩小
上周(10月20日-26日),国内棉价小幅上涨,国际棉价震荡走高。国内市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5年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加上中美双方在吉隆坡举行的经贸磋商就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为国内棉价上涨提供支撑。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 3128B)周均价为14753元/吨,环比上涨44元/吨;郑州期货主力合约CF601周均价13516元/吨,环比上涨232元/吨。国际市场,中美谈判给市场带来向好信号,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增加,推动国际棉价震荡上涨,尽管由于北半球新棉大量上市供应压力逐步增大而有所反复,但全周仍以上涨为主,涨幅大于国内,内外棉价差环比略有收窄。Cotlook A指数均价75.6美分/磅,环比上涨0.5美分/磅,1%关税下折人民币13228元/吨(含200元/吨港口费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 3128B)低1525元,价差较前一周缩小47元;ICE 棉花期货近期合约均价64.1美分/磅,环比上涨0.3美分/磅。
二、南疆单产不及预期 籽棉收购价上涨
同期,新疆天气以晴或多云为主,棉花采摘、收购顺利进行,北疆地区采摘进入后期,南疆仍处于大规模采摘期,采棉机持续由北疆向南疆转移。今年南疆部分区域因干旱高温导致棉花早衰,根据已经采摘交售的实际情况,籽棉单产不及之前预期,新疆加工企业因此持续上调收购价格,南疆多集中在6.3-6.4元/公斤,最高达6.5元/公斤,北疆则集中在6.2-6.3元/公斤;手摘棉稳定在6.9-7.2元/公斤。
截止10月26日,全国共有972家棉花加工企业进行公证检验,检验重量135.6万吨。其中新疆932家加工企业,检验重量134.3万吨;内地40家加工企业,检验重量1.2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