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碎片化是制约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老大难”。近年来,阿瓦提镇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小块并大块、碎田变整田”的系统性改造,不仅破解了“耕种难、收割繁、产量低”的困境,更让10余万亩农田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稳产田、农民增收的致富田。康萨罕村的蜕变,正是这场“土地变革”的生动注脚。
9月11日,阿瓦提镇康萨罕村11700亩棉花陆续进入采收季,一株株棉花开得热烈且饱满,每一朵棉花都蕴含着丰收的希望,勾勒出一幅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画卷。
在康萨罕村的高标准农田片区,种植户沈自钢正在仔细查看棉桃的饱满度,偶尔弯腰清理田间杂草,脸上满是从容,这与3年前“围着碎田转、愁得睡不着觉”的状态判若两人。
阿瓦提镇康萨罕村种植户沈自钢说:“今年我种了棉花1200亩,目前长势很好,预计每亩地能产400公斤-470公斤,再过两天开始喷施脱叶剂,在 10月20日左右用大型机械进行采收,希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阿瓦提镇棉花全部采用机采模式种植,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棉花健康生长。科技的助力也为棉花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灌溉系统精准地为棉花提供水分,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更加高效。
阿瓦提镇康萨罕村村干部买热亚木·克热木说:“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走到田间地头,通过加强棉花各项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为棉农提供技术指导,让棉农依靠科学种植,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棉花丰产、棉农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农户有个好的收成。”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是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保障。近年来,阿瓦提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所有农田实行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机耕作的高标准农业生产条件,让连片的土地、齐整的沟渠成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必备的硬件基础,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阿瓦提镇康萨罕村种植户沈自钢说:“过去我家的土地分散零碎、高低不平,田间路也不通畅。高标准农田建设便于我们机械化耕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种粮收入,也能增加我们的收入。”
昔日的“巴掌田”“低产田”,变成了如今的“千亩田”“高效田”。截至目前,巴楚县已完成1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以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土地集约化管理和高效利用,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阿瓦提镇农办干部亚生·卡地尔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增收、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我们聚焦农业短板,通过‘小块并大块’推进建设,解决了‘田零散、灌不匀’的问题。下一步会持续科技赋能,既稳住粮食‘压舱石’,又让农民多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努尔艾拉)